您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与传承

技术攻关,勇攀高峰

2019-11-19 07:11来源:柯振华阅读次数:2250

——记我院食品所贝类毒素方法研发工作

近年来大量的废水和废物排入海里,加上近海养殖,过量的饵料和鱼类粪便等使海水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导致藻类大量的繁殖。每年的5~10月份是赤潮高发期,而我省沿海所属的东海海域是我国近海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赤潮时藻类包括有毒藻类大量繁殖,除对养殖业发展和生态安全造成影响外,也通过贝类等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传导、富集,引起人类发生贝类毒素等海洋生物毒素食物中毒,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

了解到贝类毒素的严重危害,且我省作为沿海省份,贝类作为重要的沿海经济产业,实验室前瞻性的开展预警分析与贝类毒素检验方法开发工作。

何为贝类毒素?

海洋毒素是由海洋中的有毒藻类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藻食性的鱼、虾及贝类等生物,并在其体内蓄积形成的有毒高分子化合物。海洋毒素种类繁多,其中贝类毒素危害较大。

贝类毒素危害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由于其毒性大、反应快、无适宜解毒剂,且加热蒸煮无法去除,给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贝类毒素包括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和失忆性贝类毒素(ASP)。

麻痹性贝类毒素:因人食用了含这种毒素的贝类后会引起以外周神经肌肉系统麻痹为初始症状的中毒效应而得名。麻痹性贝类毒素毒性与河豚毒素相当,毒性强。腹泻性贝类毒素:从紫贻贝的肝胰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脂溶性毒素,因被人食用后产生以腹泻为特征的中毒效应而得名。失忆性贝类毒素:一种强烈的神经毒性物质,可导致记忆功能的长久性损害而得名。

我院研发贝类毒素工作情况

在院“1252”精神的指引下,在所领导的支持下,我院食品所微生物室在收集到贝类毒素预警信息后,迅速成立由党员柯振华、林碧莲、陈筱婷组成的“贝类毒素检验方法研发攻关小组”,于2017年2月至3月间开展贝类毒素检验方法攻关研究工作。

贝类毒素存在含量低,样品基质干扰大,难以提取等诸多问题。实验室研发小组在查阅大量文献与国家标准后,结合我院现有资源,提出了以检测周期最短(仅一天)、灵敏度最高(达到10 μg/kg)、重现性最好的免疫学检验方法为主攻方向,后期的检验工作也证明了所选择的检验方法方向的正确性。

我院食品所2017年的工作异常繁忙,要完成样品检验、标准变更、新项目扩展、科研任务以及其他相关工作。为了能更快更好的完成多项贝类毒素的检验方法开发工作,研发小组成员牺牲了周末休息时间,从合格供应商购买了贝类毒素标准品以及对照品,从市场中购买了花蛤、扇贝等样品,做了加标回收以及平行试验等,通过反复试验,摸索出各类水产品的最佳前处理方法,建立稳定的标准曲线,准确定量,通过加标以及平行试验摸索出贝类毒素的检出限与定量限。

待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开发成熟后,研发小组又开发了麻痹性贝类毒素以及失忆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由于所开发的方法基于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顺利通过实验室扩项评审,成为省内首家可以承担三大类贝类毒素检测的质检机构。

贝类毒素检测工作完成情况

为了更好地完成“1252”精神中提出的两项任务,实验室及时将检验方法转化为作业指导书并完成扩项工作,在所领导以及业务室的支持下,实验室积极承接各项政府监督任务以及客户委托任务。

实验室服务于厦门金砖会议等重要会议保障工作,检验任务委托方包括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水产养殖户以及水产品加工企业等。

由于我院作为省内具有三大类贝类毒素承检能力的机构,且具有检测周期短、技术服务好、报告质量高等优势,在贝类毒素检验业务工作中优势明显。实验室通过严谨认真的检测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检测服务,为广大水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原材料验收服务,为广大消费者健康与安全保驾护航,很好地树立了我院 “1252”精神中“两个形象”核心内容——负责诚信的社会形象与公正科学的品牌形象。



标签:

行业相关链接